植物動物


▲植物 [返回]

由於接近赤道無風帶,幾無颱風侵襲,故植物高大茂密,島上有147株10餘公尺高,樹齡達數百年的大樹,形成典型的熱帶海岸林,另有草生地及散生樹木區。
在太平島共紀錄到46科,106種陸域維管束植物,包括蕨類植物2科2種,雙子葉植物38科69屬共80種;單子葉植物6 科22屬共 24 種。植物組成以禾本科15種最多,豆科12 種次之。以生長習性而言,喬木20種,灌木16種,蔓性植物17種,其餘53種為草本植物。其中有15種植物在臺灣同屬於歸化植物,包括賽山藍、毛蓮子草、大花咸豐草、長柄菊、紅花野牽牛、垂果瓜、賽芻豆、美洲含羞草、含羞草、賽葵、紅花黃細心、光葉鴨舌舅、苦蘵、蒺藜草、牧狼尾草等[23]。
本島東部有一片熱帶海岸林,其樹高可達20公尺,主要以檄樹、欖仁樹、蓮葉桐、葛塔德木、草海桐、白水木、海檸檬、藤蟛蜞菊、長柄菊、長鞍藤、葛蕾草等喬木為主,本島較高大的植物有椰子、瓊亞海棠、太平皮孫木、蓮葉恫及欖仁樹。[24]。
太平島的陸域植物,其世界分布屬於馬來西亞植物區系。島上曾紀錄到11種未見於臺灣本島的植物,包括海檸檬、橙花破布子、苧麻葉鐵莧、白避霜花、匍地垂桉草、穗花落尾麻、三葉烏斂莓、露兜樹及窄溝草、蓮實藤及毛短穎馬唐。
因中央道路的拓寬,太平島上原有的森林面積大幅減少,人為干擾區域變多,約占全島面積的45%。全島植被可分為海岸天然林、人為影響區域散生樹林、自然草生地及人為影響區域草地。
海岸天然林
中央道路區將太平島海岸天然林切分成南、北兩部分,森林裡的樹高可達20公尺,主要的組成樹種有蓮葉桐與海檸檬,再來是葛塔德木和檄樹,其中混生著欖仁、瓊崖海棠、椰子、露兜樹等海漂植物,而草本植物則以芻蕾草為主。
自然草生地
太平島中央道路兩端有較大面積的海濱沙灘,主要的植物包括馬鞍藤、濱豇豆、肥豬豆、雙花蟛蜞菊、芻蕾草以及無根藤等。
人為影響區域散生樹林
這一區以椰子樹最多,夾雜著人工栽植的瓊崖海棠、木麻黃等,另外還有自生的檄樹、葛塔德木、海檸檬、蓮葉桐及欖仁等。
人為影響區域草地
在中央道路兩側有不少受到人為影響的草地,禾本科植物是此地的優勢物種,如狗牙根、孟仁草、鯽魚草、蒺藜草和鋪地黍,其中夾雜著大花咸豐草、長穗木、長柄菊、煉莢豆、蠅翼草、美洲含羞草、乾溝飄浮草、賽芻豆、葉下珠、大飛揚草、伏生大戟、紅花黃細心、繩黃麻、羽狀穗磚子苗等。

▲動物 [返回]

南沙太平島四周環海,島的面積小,距離大陸或其他大島遠,所以島上的無脊椎動物種類並不多。主要的物種為節肢動物的昆蟲綱與軟甲綱動物,當然也少不了以昆蟲為食的蜘蛛與蜈蚣,還有在土壤中常見的蚯蚓、鼠婦等。
自 1994 至 2013 年,在南沙太平島共紀錄到6綱,55科,60種陸域無脊椎動物,其中以昆蟲比例最高,共有 38 種,佔了66%,其它各綱皆未超過10種。島上鑑定出來的無脊椎動物,大多為東亞分布的種類,並無特有種。推測是因太平島位於越南、菲律賓與婆羅洲之間,物種皆源於這些大島。牠們隨著海漂植物或乘著熱帶氣旋過來,也藉著貨物運輸或景觀植物的移入登島。


鳥類:太平島狹小,並無留鳥,根據歷年在太平島的調查,累積了近70種鳥類的發現紀錄,其中以過境鳥為主,牠們在不同的季節造訪太平島,因此調查研究所能發現的鳥種和數量並非定數,變動相當大。整體而言,春、秋二季適逢鳥類的遷移時節,所以有較多的鳥類紀錄。當鳥類來到太平島,多數就在島嶼周圍的沙灘或海域覓食,其中數量較多的是鷗科、鷺科、和鷸科;而大鳳頭燕鷗與少數蒼燕鷗會在島東方的中洲礁產卵繁殖。而過境的鳥以候鳥為主,這些海洋性的鳥類,多做短暫停留渡冬、過境,也因為太平島是亞洲東邊候鳥遷徙所經路線,所以也成為候鳥的重要歇腳點。就地形上而言,島上的鳥類活動範圍,常因腹地太小,礁岩不多及地勢過於平坦,大受限制。每日的早晨及黃昏,都可看見島上水鳥聚集於東北角沙岸、西南邊碼頭旁邊的沙地及沿岸四周的沙岸覓食; 陸鳥則分布於島內四周的喬木與灌木上。另島上也常有雀鷹及白尾熱帶鳥等鳥類棲息。
珊瑚:島之南側,海底人為廢棄物甚多,珊瑚礁死亡情形相當嚴重,珊瑚礁台浪拂區(約水深1至3公尺左右)的的珊瑚相還算豐美,但由水深約5公尺已降至礁盤斜坡,珊瑚礁破壞嚴重,水中藻類叢生,加上錨泊區的垃圾到處雜陳,水中景觀「乏善可陳」。太平島正北的海崖地形,由水深約7公尺直降到45公尺深的海底懸崖,幾乎沿著島北側全崖延展,海壁上的景觀就與島南側大不相同。可能是島上的潛水活動至今僅有浮潛,而因海壁落差大,深度較深之處,生態環境才沒被破壞,因而保留了較完整的自然生態。島東側向海延伸1公里以上的礁盤外斜坡進行實勘,該處為一片少經人跡打擾的「海底花園」,色彩繽紛的各種軟硬珊瑚,開展在水深7公尺的礁平台邊緣,並直降到水深36公尺的垂直海壁上,形成一片艷麗的花牆。太平島附近礁岩分布狀況,東邊、北邊有幾處斷崖、陡坡,東南邊是緩斜坡,南邊有被炸平的現象。珊瑚一般在水深1至3公尺較易遭受干擾,生長不穩定是屬正常情形,但在3至6公尺間應是一般珊瑚生長較佳的環境,太平島的狀況卻是異常的糟,只有零星散布。現今登錄了150種而已。
貝類:附近海域有很多水字螺、唐冠螺和寶螺。
魚類及浮游生物:在太平島四周,常見熱帶魚、珊瑚礁魚類、潮間帶生物。亦是眾多動物性浮游生物的群聚地,水母類及原索動物類即佔很大比例;而其種類組成繁雜,可能與4月份正逢季風和海流轉換的季節有關。此時東北季風退縮,西南季風擴張,造成海流流勢紊亂,各海流的浮游動物隨之在此交匯流離,因而形成這種奇特現象。
海龜:太平島曾有玳瑁上岸產卵的傳聞,但根據近幾十年來的調查,僅有綠蠵龜會上太平島產卵。太平島的氣候與植被對綠蠵龜而言是良好的產卵環境,因此終年都有母龜上岸產卵,且集中於夏、秋(7~11 月)兩季。以往太平島所有沙灘都有母龜產卵的蹤跡,但集中在島東人煙稀少處。機場跑道築成後,島東的樹林消失殆盡,綠蠵龜主要的產卵地移到北岸沙灘。據調查,母龜平均每年在太平島產下106窩龜卵,若以每頭母龜每季平均產下4 至5 窩來推算,每年上岸產卵的母龜約有25 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