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名稱來源 [返回]
從前傳統的中國漁民都稱呼這座島嶼為「黃山馬峙」,而「峙」是「高聳」的意思。日本人呼這座島嶼為長島。太平島名稱之歷史淵源,是因為中華民國對日本抗戰勝利之後,在1946年12月,中國國民政府派遣海軍上校林遵、姚汝鈺率「中業號」、「永興號」、「太平號」、「中建號」等四艘軍艦接收南海諸島,並建碑測圖[20][21]。負責自日本軍隊接收此島,並豎立主權碑石,以宣示主權,因而以此艦來命名。但現在中文以外的航海地圖,把太平島命名為伊圖阿巴「Itu Aba Island」,而「伊圖阿巴」是馬來語「那是什麼」的意思。
▲地質地形 [返回]
島形東西狹長,地勢低平,東西長約1,430公尺,南北寬約402公尺,岸線範圍41.3公頃,海岸植被線範圍36.6公頃;平均潮位時陸域出水面積約為0.51平方公里,海水低潮位時礁盤與陸域出水面積約0.98平方公里,海拔5到6米。
由於太平島是一珊瑚礁島,地表之細砂土為珊瑚礁風化所形成,下層為堅硬之礁盤。島之四周均有沙灘,南北側沙灘較狹寬僅5公尺、東側寬約20公尺、西南側寬約80公尺。沙灘上堆積的細砂白裡透紅,主要為珊瑚和貝殼碎屑,紅色的砂是由紅珊瑚碎裂而成。
中油公司曾在太平島鑽井取岩芯,全長523公尺,在43公尺處的年齡約78萬年老,而在130公尺之上有4層相當厚層的「鈣土」,是以前太平島處於較乾燥且低海平面的時期因風化所形成,時代可能縱跨過去200萬年[22]。
岩芯下段的碳酸鹽岩已經白雲岩化,被白雲岩化的碳酸鹽岩前係生成於淺海的珊瑚礁或潟湖,年齡難以考究,推測可能老於300、400萬年。
▲氣候 [返回]
太平島屬熱帶海洋性氣候,地處低緯度,四季皆夏,年均溫27至28 °C(81至82 °F),5 月最熱,可達 35℃,1 月最冷,但也有 26℃。降雨頗豐,6 ~ 12 月為雨季,年雨量 1,500 ~ 3000毫米。季風盛行,夏季西南風,冬季東北風,風向在5月和10月轉換,年均風速每秒 3.7 公尺。颱風常發源於南沙群島北部,且多朝北方移動,所以太平島不常受到颱風侵襲,但會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。由於降雨、蒸發及浪花飛濺,太平島的相對溼度全年在80%以上,夏天氣溫經常飆升超過40℃。[8]